top of page

心得分享: 慈悲的果元法師


慈悲的果元法師在達拉斯做過講座以後, 應 Ricky 師兄和 Sophia 師姐的邀請, 來到亞特蘭大來做 4 天的講座.

第一天週四晚上主題是"漢傳佛教與美好人生".

當佛法傳入漢地時, 當時的漢文化已經有相當的水平, 有儒家和道家的思想. 佛教思想的特點是不會和當地的文化有衝突, 而是兼容並包, 互相激盪, 最後讓漢文化更上一層樓. 同時佛教與當地當時的文化相結合, 發展出來的宗派有很多, 例如天台, 華嚴, 律宗, 淨土, 禪宗, 等. 最終留下來的最興盛的就是淨土和禪宗. 禪宗是漢傳佛教中發展出來的最上乘的法門. 在漢地, 由於托缽乞食在漢地文化中不容易被接受, 另外加之政府早期把原先用於行政的寺捐贈給僧團使用, 漸漸得, 漢地的僧團發展出不同於托缽乞食的僧團制度. 僧團內有負責不同職責的僧人, 有的負責藏經閣, 有的負責廚房, 有的耕種, 有的接待訪客. 這些僧人不僅有專職工作, 同時在把禪修與工作結合在一起. 生活處處是道場.

雖然禪宗提倡不立文字, 但禪宗與佛教的義理是一脈相承的. 禪宗有大量的公案與經典, 修行禪宗的人除了需要有堅實的教義基礎, 還要放下對於教義的執著, 出發於文字而又超越於文字. 何謂不立文字? 即不受文字的局限, 體會超越文字, 超越分別的第一義.

禪修的目的不是為了得到什麼, 而是為了化解煩惱. 第一步就是放鬆. 打坐是放鬆的好方式, 在放鬆的過程中, 能夠發現自己的很多妄念和煩惱. 發現以後不要跟著煩惱走,這樣我們就能漸漸從迷失於六道輪迴中的眾生轉變成心的主人, 主宰自己的去處, 解脫輪迴之苦. 如果不能放鬆, 心停留於一處, 就不自由, 被外境所繫縛. 另外我們也要改變習氣, 因為它會讓我們不自主地做一些不該做的事情. "修行"就是要修改自己的過往的行為習氣(habitual tendancy).

體會到擺脫煩惱的好處, 修行人還要把這個好處告訴其他人, 修行菩薩道, 自利利他, 甚至把利他放在自利之前, 這就是實踐慈悲心. 當煩惱不斷減少, 慈悲福德不斷增長, 智慧心也慢慢的越來越明亮. 最後當心不受煩惱地左右, 完全的自由, 心的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 那就是<金剛經>裡說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的境界了.

果元法師為了讓我們體會放鬆的感覺, 特地讓我們體驗了松缽禪. "松"即放鬆, "缽"即僧人用的器皿. 不同形狀大小的缽, 迴響的頻率, 音高, 音色,時長都不同. 果元法師讓我們閉上眼睛, 全身放鬆, 單純的用耳朵聽不同的聲音, 不做比較, 思考, 等待, 僅僅是專注於當下的聲音. 相較於依靠觀察自己的呼吸來安定身心, 外在的聲音更能夠讓沒有身心放鬆安定體驗的同修了解放鬆的感覺.

 

第二天週五晚上主題是"默照禪的前方便".

默照禪的前身是止觀法門. 止是指心安定, 觀是指觀想, 即用意念的思維. 因為心非常安定, 所以很清靜, 不是妄念. 可以觀想無常, 無我, 苦,空, 等等道理.

相較於止觀法門的先止後觀, 默照禪是止觀同時的. 默照禪是由宋代曹洞宗著名禪師宏智正覺開創的. 默是指心安定, 照是指清楚知道. 默照禪的思想博大精深, 也有不同的層次, 這一次果元法師主要是教導我們學習默照禪的前方便, 即基礎功夫. 雖說是基礎功夫, 但是特別的重要. 沒有它, 之後的萬丈高樓無從談起.

任何禪修方法基礎的基礎, 關鍵的關鍵便是放鬆. 這裡包括身與心的放鬆. 身體放鬆指的是肌肉不緊張. 心理放鬆就是要像度假一樣.

為了體驗身體的放鬆, 果元法師採用比較的方法, 先緊張身體的某一部分, 然後再放鬆. 例如臉部, 我們不斷張大嘴, 也不斷長大眼睛. 然後我們再放鬆嘴和眼睛, 體會肌肉的鬆弛. 又例如, 我們雙手握拳, 然後再握緊, 進一步握緊, 再進一步握緊. 然後再放鬆, 體會手的放鬆. 又例如, 我們非常專注用力地看一樣東西5 分鐘, 試圖去分辨其中的所有細節. 然後放鬆地看一個區域, 不加以分別思考, 以此來體驗眼球的放鬆感覺.

心理放鬆就是要像度假一樣. 心裡想, all is good, 出現什麼情況都可以接受, 對於所處的環境滿足. 記得聖嚴師父教導我們要少欲, 離欲, 知足. 師父說過, 我如果什麼都沒有, 我至少可以發願, 願天下所有的眾生離苦得樂. 想到這裡, 我們還有什麼可以怨天尤人, 不滿足的呢?

如果坐下來了, 但是一下子放鬆不下來, 有幾個方法. 1. 假裝微笑, 嘴角輕輕上揚, 放鬆的感覺就慢慢升起了. 2. 專注呼吸, 在吐氣的時候, 其實身體就在放鬆, 只是我們心沒有註意, 一直在緊張, 導致身體不斷地緊張. 要讓心放鬆, 就是要專注在一個所緣境上面, 不管其他事情, 這樣慢慢的心就安定了.

果元法師帶領我們做了兩次全身的放鬆引導, 從頭頂開始, 一直放鬆到腳趾.

 

第三天週六白天的主題是"戶外禪修體驗"

今天是學習在動中禪修.

把心安住在身體的動作上, 或者安住在腳的感覺上. 身體的動作要平穩有規律, 這樣才能讓心漸漸安定下來. 我們的心可以清楚地知道周圍的環境, 但是不去細究分別.清楚知道是不用思維的, 就像我們清楚知道自己坐在這裡, 或是清楚知道自己的手在動, 這些都不用思維. 我們的眼睛可以清楚地看到周圍的環境, 但不去刻意看什麼, 也不迴避看什麼. 耳朵也是一樣. 清楚知道我們才能有反應. 心安住不代表心沒有功能. 當環境有緊急情況時, 我們可以很快的反應.

等我們到了湖邊, 我們訓練直觀. 主要是視覺和聽覺, 其中選一項.

如果是視覺, 那我們站好選定一個觀看的視角或事物, 然後清楚看到, 但是不給名字, 不做比較, 不加形容, 不去思考. 就像看到杯子, 可能一下會去給它一個名字"杯子", 然後會想是白色的杯子, 然後會想材質是陶瓷的, 喝的應該是健康的. 如果看到動物, 也不要想它是不是好吃的. 如果一直這樣跟著念頭往下走, 就沒完沒了. 如果第一個念頭很難不起, 那就不要有第二個念頭. 心放鬆, 安住在視覺的感覺上, 心不要跟隨意念的活動.

如果是聽覺, 那就閉起眼睛, 心放鬆, 安住在聽覺的感覺上, 心不要跟隨意念的活動. 同樣的不給名字, 不做比較, 不加形容, 不去思考. 聽到了鳥叫,不要想那是一隻鳥, 然後分辨那是什麼鳥, 它會不會飛過來, 等等. 讓聲音自然地流進流出, 心沒有一刻是停留在某個聲音上. 讓耳朵變成吸音板, 心不跟隨任何意念的活動. 這樣心安定了, 就能聽到各種各樣的聲音. 即使外面沒有聲音, 也能聽到自己身體的聲音.

擴展到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 心放鬆, 安住在當下做的事情, 如同在度假時一樣. 該做什麼事情就做什麼事情. 如果有突發事件, 該處理的就處理, 不需要處理的話, 不要一不注意就跟著走丟了. 例如, 吃飯也是練習放鬆安住的好機會. 體驗食物在咀嚼的過程中從大到小, 然後嚥下去的感覺. 又如, 茶道, 可以感覺茶的香氣, 以及茶水通過口, 舌頭的感覺. 睡覺也是, 工作也是.

法鼓山禪修十六字箴言: "身在哪裡, 心在哪裡, 清楚放鬆, 全身放鬆".

以度假的心情做一切事情. 生活無處不是道場.

迤邐起伏的道路兩旁樹林蔥蔥鬱鬱, 果元法師帶領著我們一行人, 平靜地一步又一步, 安定踏實的往前進.

 

第四天週日白天的主題是"一日禪"

今天是學習在靜中禪修.

身心放鬆時呼吸自然會體會出來, 開始先數數字, 然後心安定了, 就能自然放下, 變成隨息. 心進一步安定後, 就會放下呼吸的感覺, 變成只管打坐. 這就是默照的開始, 之後默照還有很多不同的層次. 一切都是自然的, 唯一要做的就是放鬆. 呼吸, 自律神經, 平時是不需要主動的去控制的. 當我們有意識的去控制的時候,它就不知道如何運作了. 所以發現控制呼吸了, 就是方法用的不對, 自己沒有真正放鬆. 這中間要自己去揣摩如何做好. 果元法師要我們和自己的呼吸做朋友. 放鬆是任何方法的基礎. 沒有放鬆不要開始用任何方法, 不然會卡住的, 很容易出問題, 例如控制呼吸.

開始準備: 手指握成菱形, 放在腹部, 中心在肚臍, 深呼吸3次. 手結定印, 手臂稍微離開身體, 自然地放在身體前面. 開始從頭到腳的放鬆過程. 頭皮, 額頭, 眼眶, 眼皮, 眼球, 鼻子, 嘴, 耳朵, 頭頸. 肩膀, 上臂, 手肘, 前臂, 手, 手指. 胸, 腹, 背, 腰. 臀部, 大腿, 膝蓋, 小腿, 腳, 腳趾. 頭頂天, 手下額, 頭頸和背部豎直中正. 胸不凸出來, 就像雙手在胸前抱環的時候的狀態. 支撐身體重量的腰部不用力, 自然放鬆. 下肢可以單盤, 最開始可以不用太嚴格, 以免影響打坐的興趣. 建立習慣以後, 慢慢的把腿從小腿和大腿之間拉倒大腿上. 若要練習雙盤, 可以多練拉筋的運動.

上身的姿勢特別重要, 不能低頭, 身歪, 這樣會昏沉或呼吸不暢. 身體稍稍往前, 讓上身的重心落在兩個膝蓋和臀部構成的三角形裡面, 這樣就非常穩定了.

內心緊張或不安時, 眼球會緊張, 甚至轉動, 小腹也會緊張. 有經驗的修行人會經常檢查這兩個地方, 看自己是否有緊張, 然後放鬆它們.

結束準備: 動要離座的心念. 體驗深呼吸3次. 手指微動, 合掌, 把手放下在膝蓋上, 大幅度轉動. 按摩: 搓熱拇指關節, 按摩眼眶. 搓熱手掌, 按摩眼球, 做洗臉的動作, 按摩額頭與後腦, 按摩頭頂, 太陽穴. 用手指按壓風池穴. 把食指插在耳朵裡, 沿著小耳朵往前劃出. 按摩外耳. 用手掌按住耳朵向下至頸部至胸口. 按摩肩膀, 搓揉肩, 按摩上臂, 腋窩, 搓揉手肘, 按摩手肘彎曲後附近區域, 按摩前臂, 手掌, 按壓虎口5秒3次. 雙手交叉順逆時針按摩胸口. 雙手順時針按摩腹部. 用手向後按摩上背. 用手指最前關節按摩下肩胛骨. 用手指第二關節按摩脊柱兩邊. 用手背左右按摩下背. 用手掌按摩腰部腎臟區域.

用手按摩大腿根部與整體. 兩手搓揉膝蓋上下. 按摩小腿腹部. 按壓小腿外側穴位. 按摩腳踝. 轉動腳掌.

老師只能交給我們方法, 把方法用好用熟就要靠自己. 不斷練習, 讓自己的身心能夠很容易放鬆安定下來. 沒有付出, 哪裡有收穫.

這次為期4 天的禪修圓滿結束. 非常感恩果元法師忍耐著病痛為我們慈悲開示, 不厭其煩地為我們重複講解禪修的基礎, 讓我們親身體驗禪悅境教. 非常感恩Ricky 師兄和Sophia 師姐一直在做外護, 包括用齋, 翻譯, 場地, 聯絡, 費用, 兩個人完成了需要一個團隊才能完成的工作. 非常感恩聖嚴師父, 所有的祖師大德, 以及佛陀, 為法忘軀, 教導傳承佛法. 希望更多的人能夠加入法鼓山的隊伍, 一起在修行的道路上不斷前進.

願以此功德, 迴向諸眾生, 解脫三界苦, 皆發菩提心.

Chris

------- 附: 法鼓山的禪悅境教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2HpYetiL0Y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TY3NzQzNDI4.html?spm=a2h0k.8191407.0.0&from=s1.8-1-1.2


Recent Posts
Archive
Follow Us
  • Facebook Basic Square
  • Twitter Basic Square
  • Google+ Basic Square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