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2023/04/22-04/23 退居方丈關懷行 - 果東法師, 常華法師


Event photos 活動照片


Event records 活动记录/心得分享


退居方丈和尚 果東法師哈囉亞特蘭大

作者:丘引(Joy)

2023. 4. 26


1. 燒腦的《阿含經》課

早在一個月前,法鼓山亞特蘭大禪修共修中心就發出email,說退居方丈果東法師將在4月20日來亞特蘭大關懷行,而這距離他上次來亞特蘭大的2017年,相聚六年,一個是疫情前,一個是疫情尾聲,一個是在任,一個是退居。時空有別,但我記得2017年時果東法師教我們打坐時手勢該如何...。

而這次隨退居方丈前來的有雲來別院監院常楨法師,以及東初禪寺監院暨護法會輔導法師常華法師,原來他們要同時從台灣出發,不料常楨法師的俗家弟弟於四月初往生,他得等到告別式後才獨自飛來美國與果東法師會合。常華法師則是從紐約南下。一次三位法師來到亞特蘭大,讓我們這些久居異國的人都內心雀躍不已,這就好像是每個回台灣再度回美的人都把臉變圓了一樣的快樂。

4/22下午上場的是常華法師陪同我們上線上《阿含經》第四課和線下討論。那堂課,老實說,很長、很難、很燒腦,就像是回到大學時上微積分的課程。事實上,《阿含經》的關係圖,與數學相通。但一堂《阿含經》從緣起拉出,十二緣起支,然後是四聖諦:苦、集、滅、道,到八正道...。總之,那是非常燒腦的一課。

下了課,和我同來的南西就對我說,「明天不來了,聽不懂!我的程度太低了!」我就說,「妳以為只有妳不懂嗎?我也不懂啊!我從小就知道「六根清淨」,但上課時我還上網去查什麼是「六根」呢!我信誓旦旦的向她保證,「明天早上的禪修和下午與退居方丈茶敘都會有很趣。」

南西疑惑了一下下,我說,果東法師很有趣就是了,你會感到很輕鬆。聽他說話你會大笑不已。這是2017年我對果東法師的印象。因此,南西同意4/23再度來學習一天。

2. 禪修心體驗

4/23 禪堂來了兩個美國高中生麥可和他的朋友,說是要來觀摩禪修以及採訪常華法師的。在禪修時我看到他們兩人很像是做運動一樣,常華法師還走過去個別指導。而有些人是第一次參加禪修的,還好蘇菲亞在另一個會議室先教教那些人如何禪修。

整個禪堂都座無虛席,看起來真好。Selena帶我們八式動禪,雖然她年紀輕輕的,但很有板有眼的,實在不容小覬。常華法師告訴我們,禪修後,尤其是長時間的禪修,需要做全身按摩,這是非常重要的動作。

前一晚才從日本搭機回來的阿珠也被我邀請來。兩天沒睡覺的她兩眼朦朧的參加禪修,不知道她在禪修時是否打瞌睡?

素食午餐排成長長的一列,看了叫人食指大動。我坐在麥可和他的同學旁邊,準備隨時可以幫他們翻譯。這大概是這兩個十幾歲的美國人第一次吃素食吧!我看他們小心翼翼的用筷子夾起食物。當他們都吃完午餐時,我對他們說,在文化上,最後一道食物是水果。所以,你很難從台灣人中看到胖子,因為食物是均衡的發展。才說罷,他們馬上回到餐桌去拿橘子。

3. 相見歡

4/23下午,午餐過後就是與果東法師茶敘,由Selena主持。首先起跑的是自我介紹,由第一次參加佛教活動的Jade 打頭陣,勇敢有加獎。接著是田納西州來的威廉和Lena夫婦,他們二十幾年前在亞特蘭大皈依,仍然如如不動,這次開了六小時的車來出席,很叫人感動。南西說她很怕聞「香」,會過敏,果東法師機智的說,「拉筋聽經」,講完煩惱就沒了!引得許多人噗嗤一笑。Selena的男友尼可拉斯上場就說他不會中文,但講了幾句英文後他突然迸出中文,說他是高中學中文的。在大馬出生的Mandy 說疫情前參加過法鼓山活動,也讀過聖嚴法師的書,但沒參加過道場活動,「我很喜歡這個道場,我會再來!」她像是許願似的說。史普琳納是紐澤西來的,說她與果東法師見過面。阿年娜的媽媽告訴她有這個果東法師關懷活動,於是就帶媽媽來。她們母女二十年前與果東法師見過面,也參與禪修。而今,阿年娜幫亞特蘭大社團辦活動,如春節、台灣美食、結緣書,她還是客家同鄉會會長。

Chunmei是阿年娜的媽媽,搬到亞特蘭大一年多,還是覺得此地人開車速度太快,不敢上路。她曾參加過打齋一百多人。希望以後能自己開車來參加共修。果東法師聽了,馬上回道,「到哪兒都要找法鼓山道場!」。Marie是1980年來美國,回台時有去法鼓山。2017年果東法師來亞特蘭大時,她擔任義工服務。原來,佩雯菩薩是她的老闆。由於去年她的同修生病,她和同修很久沒來了。Marie是在亞特蘭大皈依,2018年還和她同修在象岡受菩薩戒。果東法師補充,2023年10月有菩薩戒,要就要快!

塔拉和拉伊夫婦是創始會員,來自台灣,他們惜墨如金。少言寡語。直說他們不擅長說話。

Tina從小健康欠佳,媽媽要她多拜佛。由於夫家不拜佛,她來共修中心都忐忑不安,丈夫還譴責她來參加活動是拋夫棄子。這樣的誤差,叫人惋惜不已。殊不知美國是信仰自由的國度,在美國憲法上規定的明明白白。


Jing,2016年來美國讀書,因緣際會來法鼓山,每星期都來,很喜歡。學到很多。剛開始時,她的丈夫以為太太參加了邪教,後來丈夫發現Jing變得比以前更好,而且妻子也不罵他了,感覺是在修行。果東法師脫口而出說,「協教,協調的教。」大家又撲通大笑。

Jay ,台灣來的,原來在丹佛住,2016年搬來亞特蘭大。他覺得這兒很好,很喜歡法鼓山。他就是我在禪修碰到的同胞,還告訴我,佛教入門是《阿含經》,那是筆者第一次聽到《阿含經》。

佩雯菩薩,說果東法師於2000年第一次來亞特蘭大,當時法鼓山的道場就在佩雯菩薩家的地下室。後來道場轉到另一個倉庫,之後又轉了兩個倉庫,然後才在三年前因緣俱足下買下法鼓山禪修中心共修處,也是永久的家。果東法師趁此機會說那就是無常。

Ricky, 感恩法師從迢迢千里的台灣到紐約再到亞特蘭大。他強調這兒是永久的家,請大家留下email,每週三會發email給大家公開週日的共修活動。Ricky 還公布七月有禪二。

Selena,2015年在上海皈依,接著來美國讀大學,參加共修、打禪七、禪十,希望一起努力精進。Selena是法鼓山亞特蘭大禪修共修中心的召集委員。果東法師幽默地說,召「集」委員心不「急」。

丘引(Joy),就是這次活動的記錄人。2016年原來是要為世界日報工作搬遷到亞特蘭大,由於不認識任何人,就誤闖禪修課,後來又誤闖法鼓山,還參加了2017年果東法師活動並負責紀錄,也看到佩雯菩薩和Ricky 這對夫妻如此慈眉善眼,而且很重要的是有圖書館,讓愛書的人就此在疫情後又回來了。

4. 果東法師開示

果東法師說常楨法師原來是和他兩人同行,但因四月弟弟往生,後來果東法師自己獨飛,等常楨法師的弟弟告別式後,兩人才在紐約會合。此行果東法師關懷三站,他說紐澤西分四區,每天有活動,居家聯誼,早上10:00-2:00在分會相聚後開車去DC。在西維吉尼亞有一個私設的禪修比亞特蘭大的禪修中心小一點。那兒分成好幾個區塊,平時AirBnB出租給不同單位或活動。然後他們從早上八點從DC開車直飆亞特蘭大,抵達時已經是晚上十點多了,真是辛苦旅程。

果東法師前天抵達亞特蘭大看到法果山亞特蘭大禪修共修中心的招牌那麼大,將來應升格為亞特蘭大分會才是。他指出,成為分會有其條件,如台灣有些精舍現在都是分會,層級在改變中,上下200坪,有停車場就可升格為分會。

果東法師轉向Selena,說她的媽媽告訴果東法師,這次法師來亞特蘭大會見到她的女兒。果東法師記憶一級棒,說Selena是在高三時皈依,她還說上海法鼓山有七,八個讀書會,他們相當努力讀書。他還說上海法鼓山讀書會是萬國法精神。

緊接著,果東法師的頭腦裡似乎裝置了一台電腦或是智慧人工(ChapGPT AI )或影印機,劈劈啪啪的,「佛教人間化、佛教生活化、心靈環保等應應用在家庭生活,不必分開,讓無明煩惱愈來愈少,一如聖嚴法師強調的,智慧漸開...。「要藉佛法、禪法洗滌(早知道就不嫁給他或早知道就不娶她...)覺察後,只是自我中心在作祟,沒看到對方的優點(不順己意,就挑對方的缺點,凡事要正面解讀。)

「法鼓山2023年為世界祈福—福慧自在、修福修慧、佈施。」說罷,果東法師舉一對母子為例,媽媽總是要丈量兒子,兒子也在量一量媽媽,所以大家相處就不那麼自在。學佛,就是包容,佛法不是用來量他人的。學習寬容、體諒、禪法、新法,「知道不知道?」「知道和不知道全被你說光了,對方還有什麼可以說?」果東法師說,知道,做不到,還是沒有用,一定要體驗當下。而且,他強調,「身到心到」,也就是身在哪裡,心就要在哪裡,就像上學上課,身體在教室,心也要在教室,這樣才有效果。而福慧傳家是修福修慧,一如台語所說,「都有你」「都有理」(雙關語),這樣雙管齊下,不是絕頂的好嗎?

對於佩雯菩薩和Ricky 這對夫妻的家,也是道場,他們現在是「孝寵物」,家裡養了三隻狗,其中有一隻狗是瞎眼+糖尿病。「他們是活菩薩!」果東法師說道。從這兒他延伸到佛家的「戒定慧」,開玩笑有時人家要他上場說話,卻限定在五分鐘內?

在談到「三德六味」[1]時,果東法師說每種食物都有法味,什麼都得煮成三德六味。果東法師談到六味時,各種口味都出爐,好似他是一個經驗豐富的大廚師,加點鹽巴、加點糖、加點醋…,叫人拍案叫絕。

「放下身心自在行,」果東法師聽到從台灣飛到美國是否有時差時說,身體有時差,心沒有時差,繼續做事,該做就做。原來如此,可以放下身心自在行?我深信很多人都辦不到這樣的境界。

有人問果東法師領導法鼓山12年是否壓力很大?果東法師說身到心到,晚上做柔軟操,很快就睡著,從來沒有失眠。他又引用「種種譬如昨日死」說俏皮話,所以,昨天死了,昨天說我不能來...,今天我又可以來...。我不追,活在當下就是!」

有一首立冬的詩是這樣的:

細雨方立冬 窗外辯誰風

心靈法鼓鐘 因緣有果東

這樣想,無明的煩惱消失了,果東法師認為值得。

他還說到用竹籃裝水沖刷雖然不能全沖刷乾淨,但多少有清一些,也是有影響。果東法師並且說到爸爸若不滿意女兒的成就,爸爸對女兒說,「妳有無限智慧,只是還沒開發出來。」這遠比罵女兒還值得。說話的技巧,用的其實是智慧。

果東法師說有一次在Q 和 A時,有人問他「當法師最挑戰的是麼?」

法師的回答很巧妙,簡直是一兩撥千金,他說:「我從不挑戰,一切都順勢,當別人有無明煩惱,我也不硬拼。」原來,果東法師採取的是聖嚴法師的智慧,「免對它,接受它,解決它,放下它,」的四個解決步驟處理,他還舉例說,就像你有尿意,還是放下,先去上洗手間,少些你爭我奪就是。

「少些煩惱多些弘願智慧才是!」由此,果東法師說,「法師不能獨裁,若獨裁會被罷免,需法源,尊重多數決。」看來,說沒有挑戰似乎是不可能的事。

還有人問到關於生死的問題,該如何去面對?

果東法師很有智慧的再度提到他的師父聖嚴法師說的,「生,就好好的珍惜; 死,留不得,保持生命的可貴。」還有人要果東法師要他祝福他趕快走,法師機智的說,「我祝福你的煩惱趕快走,」結果,第二天那個人就可以吃喝了。由此顯見說對話讓人起死回生。這是因為人在面對「心不甘情不願時是苦,而心情願,還心安的關係。」

終結以上的說法,果東法師總結凡事要處理的恰當好處,要想到順利因緣就是順境成功時就好好的收穫,失敗時就好好體驗人生的無常,再加以改善就是。

話鋒一轉,他說無常不等於死亡,而是等於充滿契機。先珍惜生命的可貴,心理健康就是健康的人,保持一個心念,還可迴向給別人。

「而生命的價值呢?不在長短,在於奉獻,無求,品質高,層次有所不同。」由此,果東法師開示,許多人身體不好都是心理的關係,情緒影醒所致,要練習說對不起,再見,更要體悟生死,體驗當下,不要執著於過去,活在當下,讓正能量上升,負能量下降,這樣就平安無事,也就身體放鬆,心量放寬。

果東法師如此開示,把承擔範圍放大,目標:方向要放遠,要有耐心和毅力,要努力,但應知道努力不一定會有成果,因為那需要因緣,而戒定慧可幫助自己成就因緣。

慈悲就沒有敵人,智慧不起煩惱。也就是死的灑脫自在,心不轉,死路一條。

還有人問到關於果東法師從聖嚴法師手中接過方丈一職時,聖嚴法師當即把法師寮讓出給果東法師,還教導他怎麼使用法師寮的設備,而問到法師寮是否是一丈長?果東法師說,法師寮大一點,但隨著每個法師的身體不同,也會有差異。從這兒他說他每天洗自己的衣服當運動,連到國外時也天天洗內衣褲,有時太破了不能補了就順手扔了,能補修的就送補修。而且當法師的必須保持威嚴,不好穿很多補丁的出門。法師回答一個女會眾說,「幹嘛不買新的,要補修?在美國,修補花費更貴,買的比較便宜。」果東法師由此說了雙關語的故事,一個老奶奶和老伴結婚五六十年,感情不是很融洽但沒離婚,靠的就是修修補補過來的,不像現代人,處不來就換新的。

在惜福上,果東法師認為是基本需求,而人的想要一直比需要還高,因此需要調解習性。法師自認他和侍者之間的關係是師兄弟,但如果他把自己衣服拿下去洗,這樣會讓侍者被質疑工作不力,所以,就得轉圜。

有一個人問到自己不是那麼熱情目前的工作,該如何找到生活或事業上的目標,但自己對佛學精進目標明確,丈夫因此擔心她會出家,怎麼辦?

「佛學人性化,佛教人間化,要讓生活正常。為了權勢名利,同儕間以和為貴。要馬上辭職或騎馬找馬,要考慮聖嚴法師說的,安心就是成就。也就是要先安心為上,刻意追求會害己害人,因為欲望就是不自在。」果東法師說。

「不計較,不比較」,價值觀要調和。面對貪嗔痴,就是要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這是聖嚴法師的解決問題主張,用在這兒恰當好處。主要關鍵是要把角色扮演好。

至於在人人關心的婚姻上,果東法師開示婚姻三部曲:

1st. 很多話說,2nd. 有話好說,3rd. 沒話說。這婚姻三部曲再度引起爆笑。大家心知肚明,很能共鳴。

為了回應這位提問者,關於家人擔心她會出家的問題,果東法師說到有一次媒體人葉樹姍問聖嚴法師有沒有戀愛過?聖嚴法師說他從小就出家,沒機會戀愛。「難道醫生要罹癌,才會治療癌症嗎?」所以,果東法師說,要出家需要取得家人的同意,並建議上法鼓山全球資訊網[2]查詢。

這次法鼓山的退居方丈果東法師關懷亞特蘭大人的週末,大家似乎是醍醐灌頂,雖與果東法師茶敘告一段落,很多人還是不肯離去,非要找果東法師為他們私下開處方,解決他們生活上的疑難雜症不可。而我也發現,每個人離去時都是臉帶微笑,歡歡喜喜地說「再見」!

2023. 4. 26 於亞特蘭大


[1] 三德,指輕軟、潔淨、如法。六味,指苦、醋、甘、辛、鹹、淡。系出自《南本大般涅槃經》卷一序品。

[2] 法鼓山全球資訊網,https://www.ddm.org.tw/



Recent Posts
Archive
Follow Us
  • Facebook Basic Square
  • Twitter Basic Square
  • Google+ Basic Square
bottom of page